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被伊朗“击落”的RQ-170为何没有自毁?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84次时间:2020-11-26
被伊朗“击落”的RQ-170为何没有自毁?

2011年12月5日,伊朗宣布击落美国最尖端的RQ-170隐形无人机。12月9日,伊朗展示了被“击落”的“RQ-170”残骸。其实说残骸并不太准确,视频中的RQ-170的机体相当完整,几乎可以说是被伊朗“生擒”了。到底这架RQ-170真的如伊朗方面所说是被“击落”的?还是仅仅是仿造的模型呢?下面我们就根据已有的资料,简单分析一下RQ-170被击落的前因后果。

残骸是真的吗?

RQ-170的正式绰号叫“哨兵”(Sentinel),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非武装型无人侦察机,它也是美国长达10年的反恐战争中冒出的不多几件“长相”挺先进的大件兵器之一。2009年的12月4日,它首次被人在阿富汗的坎大哈机场发现,于是美国《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很咋乎地给它起了个“坎大哈野兽”的名字。RQ-170曾经参与过美军在阿富汗的“持久自由”行动,也曾侦察过巴基斯坦和伊朗境内的目标,并且还在今年5月的抓捕本•拉登行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月5日,伊朗军方宣布自己的“电子战部队”用“黑客劫持”的方法击落了RQ-170,并于12月9日公布了展示RQ-170残骸的视频。无疑,伊朗此举能够大大激励本国士气,并向美国示威。

据MSNBC报道,美国官方已经证实,一架RQ-170“哨兵”无人机在执行中央情报局(CIA)一项秘密任务时,于12月1日在伊朗坠毁。官方表示,当时中情局操作人员正在操作这架隐身无人机,飞机随后脱离航线,燃料耗尽之后坠毁在伊朗偏远山区。[1]

那伊朗是否已经获得了这架无人机的残骸?对此美国军方有着不同的声音,有些信息来源确认了伊朗确实得到了RQ-170的残骸;但也有美国军方人士表示,在那么高的高度飞行的无人机摔下来不太可能只受了这么小的损伤。五角大楼的官方发言人,美国海军上校约翰•柯比(John Kirby)对新闻界宣称,五角大楼正在判读视频的真实性。

/gkimage/5t/on/7k/5ton7k.png

视频中被伊朗捕获的RQ-170。图:Wired

不过环球安全(GlobalSecurity.org)网站主任约翰•派克(John E. Pike)认为,伊朗只不过是在用模型顶替而已。其实派克的怀疑不无道理,地球人都知道伊朗军方喜欢造假。2010年4月,《航空周刊》的一名作者就认为伊朗在军队日大阅兵中展示的俄制“S-300防空导弹”其实是用随便找的罐车改装的,根本不是俄制的专用导弹运输车,而“导弹发射筒”是用汽油筒焊在一起伪造的。

/gkimage/od/os/yh/odosyh.png

伊朗伪造的导弹发射照片。图:Wired

更加确凿的造假行为来自2008年7月,伊朗官方发布的“弹道导弹齐射”的照片带有明显的PS痕迹,把3发齐射改成了4发齐射。有趣的是,伊朗一天后又悄悄地把4发齐射照片换成了修改前的3发齐射的照片,照片显示有一枚导弹未成功升空。[3]

为什么伤得少?

虽然伊朗公布的RQ-170视频中的无人机残骸比较完整,但这也并非一定是模型。航空专家比尔•斯维特曼(Bill Sweetman)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他相信伊朗人展示的是真的RQ-170,但这架飞机不是被航空武器击落的,因为机体没有弹孔,而鉴于伊朗和美国的技术差据,伊朗人用黑客手法控制无人机的可能性更小。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它的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所以进入了“平螺旋下降”(flat spin)的状态,就像落叶一样倾斜着身子,头朝下或者尾巴旋转着栽到地上。因为RQ-170的机翼面积巨大,所以空气阻力很大,使得这样旋转下降着地的速度可能并不太大,只会摔坏一段机翼和腹部,从背部看没有太大的损伤。斯维特曼还表示,他不能确定机翼前部的凹坑是撞击造成的,还是伊朗人移动时造成的。[4]

美国国防专家劳伦•汤普森(Loren Thompson)认为,RQ-170有一种和操作员失去联系之后“自动返回基地”的功能,但是这次它却没能返回,所以它很可能同时遭遇了软件失效。[5]

伊朗人能得到什么?

自从人类有了战争,战争双方就会从缴获的对方武器中得到很多信息。那么,伊朗人可能从RQ-170残骸中得到什么呢?

首先,他们可能会从RQ-170携带的侦察设备,和可能存在的数据存储中读出美国的侦察意图,以及美国的重点怀疑对象。此外,伊朗人可能能够模仿RQ-170的很多技术,比如隐身外形、侦察设备(具体携带什么侦察设备仍然是机密)、发动机、控制元件等等。

最让美国担心的是,伊朗人可能会通过研究RQ-170残骸,读懂关于它的电子战术的细节。比如它的隐身性能到底如何,弱点在哪里;它的控制数据链的频率、雷达发射频率是什么;它的敌我识别器是如何工作的等等。

电子情报的泄密往往是最致命的。1969年12月16日,以色列特种部队袭击了埃及的苏制P-12雷达阵地,将7吨重的雷达和相关设备拆卸运回以色列国内,通过研究这种雷达的性能制定了反制措施,从而大大加强了苏伊士运河上空的制空权。[6]

/gkimage/w9/42/7n/w9427n.png

苏制P-12雷达阵地。图:Wikipedia

美国有理由担心,RQ-170落到了行家的手里,会有类似的效果。航空专家汤普森表示,无人机上的软件都经过严格加密,伊朗人搞不懂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和其他大国的专家也都搞不懂它。

为什么自毁装置没启动?

既然武器落入敌手后果相当严重,那么研发者自然希望当武器离开己方控制范围便自行销毁,可为什么RQ-170这次没有执行“自毁”呢?

其实,完全销毁是不可能的。比如说最先进的坦克,研制的目的就是坚不可摧,如何完全地“自行销毁”呢?再比如说核潜艇,如果沉没并被对方打捞,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泄密,但是如果炸毁它,会造成更加灾难性的核物质泄露。所以,坦克和核潜艇上可能有破坏一些仪器设备、删除软件和记忆存储的装置,但谈不上“自毁”。

飞行武器因为机体轻小,而且在空中遭到结构破坏会加快坠地速度,所以飞机上的自毁装置比较常见。

RQ-170仍然处于绝密状态,外界无从知道上面是否装有自毁装置。不过被RQ-170取代的U-2侦察机上,确实有这样的装置。

1960年5月1日,由CIA所属的U-2侦察机在苏联领空侦察时,被苏联击落。在对飞行员加里•鲍尔斯的审判中,公众得以知道一些自毁装置的细节:U-2的自毁系统主要目的是炸毁机上的照相机,同时也能破坏机体结构。美国人认为,在弹射出舱之前,鲍尔斯理应已经启动了这个系统,但在飞机坠毁时,被甩出座舱的他却没来得及按下自毁按钮。[7]

/gkimage/iv/5r/k1/iv5rk1.png

U-2侦察机。图:militarynewsnetwork

除了自毁装置外,飞机上的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驾驶员手动操作来进行删除和破坏。不过RQ-170是无人驾驶,自然不可能由驾驶员来进行破坏。所以机上可能装有能够遥控引爆、破坏关键设备的炸药,以及能够破坏软件的记忆存储的程序。

但从机体的完整程度看,炸药并未被引爆,很可能是在失去控制的同时,控制人员也已经无法启动自毁装置,或者自毁装置因为某种原因失效,破坏性的程序也很可能没有启动。

如果残骸的确为真的RQ-170,那伊朗肯定能从中得到不少有用情报,如果残骸落到俄罗斯等大国手中,肯定会让这些国家的技术人员和情报部门受益匪浅。

上一篇:反思:为什么抢盐?

下一篇:反劫机,见招拆招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