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向玄武门
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各自拥有自己的支持群体之后,都还希望自己的实力能更加强大,所以,挖对方墙角、收买拉拢对方党羽的事情时有发生。
尉迟敬德是李建成、李元吉很想得到的一个人才,因为这个人异常勇猛而且武艺高强,几乎让李元吉佩服到怕的程度了。事情是这样的:李元吉武艺出众,使用马槊少见敌手,所以并不太服尉迟敬德的威名。在洛阳打仗的闲暇时间里,在李世民的安排下,李元吉得到了一次和尉迟敬德比武的机会。李世民让他们把枪头摘下来,只拿木杆来比武,点到为止。尉迟敬德却说自己的枪头要拿掉,齐王元吉的枪头用不着摘。李元吉看尉迟敬德这样自信,大为恼火,跃马持槊杀向敬德,没想到屡刺不中,却被敬德桶了几棒子。接着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把李元吉的槊夺下来,尉迟敬德答应了,几个回合之后李元吉手中的槊就被敬德夺去了。敬德把槊还给元吉之后,元吉要求再比,敬德还能再夺去,反复多次都是如此,全副武装的李元吉根本奈何不了尉迟敬德。
武德七年三月,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已到白热化程度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派人送给尉迟敬德一车金银器,说希望能与他结为“布衣之交”,却不料被尉迟敬德严辞拒绝,闹了个大红脸。李建成对尉迟敬德的拒绝很恼火,从此不再和他往来。
接着,建成和元吉又用这样的办法去拉拢李世民手下的武将段志玄,也被拒绝了。这样拉拢的事例估计还有不少,而且应该也有拉拢成功的,只不过没有记入史书罢了。
对这些绝对忠于李世民、拉拢不过来的人,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采用打击和贬斥的手段了。李元吉派刺客去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听到消息,晚上睡觉时故意把家中的几重大门都打开,刺客进到院中几次都不敢进屋行刺。李元吉见刺杀也行不通,就捏造尉迟敬德的罪名,到唐高祖那里诬告敬德,导致敬德锒铛入狱。李世民知道尉迟敬德入狱的真正原委,就去找唐高祖,坚决求情全力营救,才把尉迟敬德救了出来。武德七年,李建成又抓住了李世民的铁杆亲信程知节的一点把柄,向高祖告状,使得程知节的职位爵位被剥夺,降为康州刺史,贬斥离开秦王府到外地任职。程知节当然明白太子的用意,就找到李世民:“他们这样剪除您的臂膀,您的身体也就危险了,我宁愿冒死抗旨,不去上任,但您要尽快采取对抗他们的办法啊。”他在京中一拖就是两年不去上任,估计李世民也费了不少心思来掩盖或处理这件事情。
对于房玄龄和杜如晦,李建成比较忌惮,曾经说过:“房玄龄和杜如晦才是秦王府中真正可怕的人。”于是找了个机会上奏说房杜挑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兄弟关系,应当惩处(他知道唐高祖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太子秦王兄弟不和,对与此相关的事情非常敏感,所以给二人安上这样的罪名。)唐高祖几乎没有犹豫就把房杜二人调出秦府,而且不准他们再和李世民往来。这样一来,能公开出入秦王府的就只有长孙无忌和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少数人了。
李世民没有能力打击和排挤太子党,但也拉拢和收买李建成的党羽。象在东宫任职的太子率更丞王晊、跟随太子多年的尔朱焕和桥公山等都被收买了①。对李世民后来成功最为关键的是,还是成功拉拢了一部分守卫皇宫的玄武门禁军将领,例如当时的玄武门将领常何,被李世民成功拉拢到手。著名隋唐史研究权威陈寅恪先生,发现了收藏于巴黎图书馆的常何墓志铭,揭示了这段千年秘密:常何出身于瓦岗寨,和秦叔宝、程知节等都是老相识,他本来隶属于李建成,但武德七年就被李世民收买了(估计可能是通过瓦岗军的老关系进行接触的)。所以到后来的玄武门事件中,李建成还以为屯守玄武门的是自己的心腹,未加防范,以致李世民有机可乘。当时守卫玄武门的职位更高将领敬君弘和吕世衡,也极有可能已经被李世民拉拢过去了。②但由于他在太子之争中处于劣势,能从太子那边拉拢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改变不了步步后退的被动局面。
李建成除了在人才方面挖李世民的墙角,打击李世民的党羽,还不断地私下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史上明确记载的就要如下几件事:本来东宫、秦王府、齐王府都有自己的卫兵,但李建成觉得自己的护卫兵还不够,就私自招募了大批勇士,组建了二千多人的“长林兵”,分别驻守东宫的“左、右长林门”。还命令心腹可达志从幽州调来罗艺的300骑兵,分别驻扎在长安的各坊之间。李世民觉察到李建成的私下募兵的活动之后,向唐高祖告发③。唐高祖很生气,召来李建成就是一顿责骂,所幸有很多人替李建成说话,唐高祖并没有对他严厉处罚,只是把他的那位负责调来罗艺骑兵的下属可达志流放到边远州郡。(李世民真的是阴险,他本人就在府外暗中豢养了800多名死士,居然把李建成的事情这样捅出去。)
朝廷内外的形势还是继续向着对李世民不利的方向发展。这时候连外臣李艺(罗艺)都来欺负李世民了。李艺的性格很直,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影响下,对李世民很厌恶;也有可能是前不久李世民状告李建成私募武装和调李艺300骑兵进驻长安的事,牵连到了李艺,由此得罪了他。一次李艺遇到了李世民的属下,居然无故殴打了人家。他这么做实在是不长眼眉,唐高祖知道后很生气,把他投进了监狱——就算李世民当时已经不听话了可到底是唐高祖的儿子,怎能任人欺负?不处置李艺,唐高祖自己的面子也没了。后来猜想应该是李建成把他营救出狱的。
再往下发展,太子这边也有人提议刺杀李世民了,以夺取关键的胜利。齐王李元吉建议太子设计杀死李世民,但李建成不同意。估计有两个原因:一是此时他已是太子,而且自我感觉稳操胜券,没必要冒这样大的风险;二是他性格比较仁厚,因为在唐高祖没有造反之前,他一直在河东一带活动,汉化的程度比较深,不像李元吉那样还带着浓重的胡族气息。此时,他还顾念着社会舆论和兄弟之情,不同意下手。有一次,李建成、李世民跟随唐高祖到齐王府,李元吉安排刺客埋伏在卧室内,准备暗杀掉李世民,他把这个安排偷偷告诉建成的时候,李建成坚决制止了这次暗杀行动。李元吉很生气,说:“我是为了大哥你,才这么干的!”不仅李元吉没有说动李建成,东宫属臣魏征也建议太子早早动手除掉秦王,李建成也未采纳。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终于使李建成改变了主意。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六月,唐高祖离开长安,前往仁智宫避暑,命李建成留守京师,李世民、李元吉随行前往。李建成遇到了这样一个动用朝廷力量充实自己私人实力的大好时机,当然不会错过。他派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运送一匹铠甲兵器到庆州去,给自己的心腹杨文干,借此提升他队伍的战斗力。没想到,这个机会被李世民抓住了,差点害得李建成失掉太子之位。
尔朱焕、校尉桥公山二人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了④,他们到刚走到豳州(今陕西彬县),便转弯跑到仁智宫向唐高祖告密,说太子李建成派杨文干举兵谋反,内外相应。唐高祖听后大怒,马上将李建成召到仁智宫,李建成叩头流血,坚决否认自己有谋反的意图。李渊还是暂时囚禁了太子,派人将他看守起来。此时,李世民手下的天策兵曹参军杜淹(杜如晦的叔叔)向李世民建议当机立断,趁机先袭杀了李建成⑤,先把生米煮成熟饭,李世民没敢答应。
过了几天,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唐高祖冷静下来,分析了一下情况:第一李建成是太子,没有谋反的必要;第二,如果他真的想谋反,就不会也不敢再来仁智宫,现在太子却是召之即来;第三,这看起来更象陷害。此时再加上众大臣、众嫔妃和李元吉频频说情,于是唐高祖释放了李建成。对李建成的惩罚只是责备他不能团结好兄弟,然后把太子府中的太子中丞王珪、右卫率韦挺,还有李世民手下那个建议立即袭杀太子的杜淹,都流放到外地。
“杨文干事件”对他们父子兄弟关系的影响非常深远,唐高祖认识到了李世民的阴险和野心,对他不再信任了;李建成经过这一次凶险的打击,见识到了二弟的手段,也能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并没有想像中稳固,这时候即使宅心仁厚,也要对李世民动杀机了。
武德七年七月,唐高祖带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到郊外打猎,让这三个儿子骑马射猎,角逐胜负。估计老皇帝是想借此融洽他们的关系,偏巧这事就被李建成利用了。李建成有一匹胡马,膘肥体壮,奔走迅疾,但是喜欢尥蹶子,他将这匹马交给李世民说:“这是匹宝马,二弟的骑术好,就试试它吧。”李世民骑上这匹胡马驰骋而去,可正在追野鹿的时候,胡马忽然尥起后蹶,把李世民甩了下去。李世民心中早有防范,跃身而起,跳到数步以外站定;稍后他再次骑上,它还是在飞跑的时候突然尥蹶子,每次都把他掀下去。李世民回过头来看着身后的宇文士及说:“他打算借助这匹胡马杀害我,但别忘了,我的生死是上天主宰着的!”估计这话除了宇文士及听到之外,还有李建成的人听到了,转告了建成,于是李建成指使嫔妃向高祖诬奏说:“秦王自称:我有天命,将做天下共主,怎么会白白死去呢!”高祖非常生气,先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叫来,然后又把李世民叫来,责备说:“谁是天子,自然会有上天授命于他,不是人力能谋的。你怎么这么急呢!”李世民摘去王冠,伏地叩头,请求查讯证实,高祖仍然怒气不息。幸亏这时候有官员前来报告,说突厥前来进犯,高祖这才改变了脸色,转而劝勉李世民,让他戴上王冠,系好玉带,一起商议对付突厥的办法。
武德七年闰七月二十一日,高祖颁诏命令李世民与李元吉率领兵马前去抵御突厥,并亲自在兰池为他们饯行。李世民这次没有大动刀兵,而是自己到阵前和突厥私语,答应了突厥的一些要钱要物的要求,“以金帛换和平”,使得突厥答应退兵。但此举受到了元吉的怀疑,回朝后向高祖进馋,使得高祖也一度怀疑李世民和突厥可能有勾结。⑤
武德八年,太子李建成请李世民夜宴饮酒,李元吉作陪。李世民喝酒出来之后,“心中暴痛,吐血数升”(这段记载完全不可信,吐血数升人早死了),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在身边,把李世民扶了回去。唐高祖还亲自到秦王府看望李世民,回去后对李建成说:“秦王的酒量本来就不好,以后你们不要夜聚饮酒了。”也没有深入追究真相到底如何。
武德八年以后,李世民几乎已完全处于劣势了,父皇猜忌他,宠妃仇恨他,朝臣疏远他。他认为有必要好好经营一下自己的地盘――洛阳了,万一在长安呆不下去了,自己还可以奔去洛阳,再以洛阳为根据地反扑。就派自己的支持者温大雅镇守洛阳,同时派秦王府车骑将军张亮率领亲信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阳,拿出大量的金银布帛,暗中结交山东(崤山之东)豪杰。李元吉及其党羽一直严密关注着秦王党的一举一动,此时察觉了李世民的用意,就派人搜集了一些张亮的行为作证据,向唐高祖告发张亮图谋不轨。唐高祖下旨把张亮抓起来,交付有关官员审问,没想到张亮受审的时候又臭又硬,一个字也不承认,最后朝廷只好释放他,让他返回洛阳。
此后,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的一些嫔妃还是不停底向唐高祖告李世民的状。几年来,几个儿子无休止地斗过来斗过去,唐高祖被搞得烦透了,但又很无奈。此前,他不忍心毁掉任何一个,曾经竭力去平衡建成、世民之间的关系,曾经希望他们能各自安份重归于好。但现在很明显的是这种平衡他再也无法保持,那就只能保一个牺牲一个了。太子是储君,是国之根本,当然要保,能牺牲的当然只能是李世民。何况在唐高祖的印象中,整个事情都是李世民挑起来的,如果他恪守本分,这一切便不会发生,所以李世民也是咎由自取。权衡之后,唐高祖决定把李世民的爵位和势力消除掉,来谋求局势的稳定。
假如说唐高祖真的这样做了,也许他的子孙都能够保全,仁厚的建成应该不会杀李世民全家。但历史毕竟不能假设,在唐高祖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正好陈叔达在场,他进谏说:“秦王为全国立下了巨大的功劳,是不能够废黜的。况且,他性情刚烈,倘若加以折辱贬斥,恐怕会忧愤成疾,他要真的一病不起,陛下后悔还来得及吗?”唐高祖想想很有道理,才决定暂时不处罚李世民。这时候唐高祖可能认为自己身体还好,还有时间,也许慢慢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历史却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他了。
面对着太子和元吉的咄咄逼人的攻势,尤其是感觉到唐高祖可能削弱李世民来换取安宁的态度,李世民和他的属下们都感觉到形势越来越危急,开始采取极端行动了。
作者按:其实,李建成拉拢秦王属下的时候,在收买对象与策略方面,前期是有点问题的:他收买的秦王府的高级官员将领,而他们绝大多数对李世民很忠心,所以收买成功的机会甚微,反而打草惊蛇,这样挖墙脚有些不明智。反观李世民收买人的策略与对象和李建成不同。他收买的对象是去收买那些地位较低但因参与行动而必定能得知机密的人,像王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把李建成、李元吉杀害李世民的计划密告给了李世民。尔朱焕和桥公山也在关键时候差一点置太子于死地。而对于太子府高级属僚,例如王珪、魏征等人,基本不是李世民拉拢的对象。这样的拉拢策略显然更加务实,也容易受到很好的效果。
这和现代社会中小公司挖大公司的人才是一个道理的,小公司以好的职位和薪酬,还是比较容易挖来大公司的基层员工的。但大公司要是想挖小公司的高层来做基层员工,就不那么容易奏效。
在企业中培植自己势力和瓦解对方阵营的时候,要以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有的人和你的对手关系太深(多种情况)的时候,还是谨慎从事的好。
① 此处采用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贞观天子李世民》中的观点。
② 见陈寅恪先生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之《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
③ 此处采用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贞观天子李世民》中的观点。
④ 此处采用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贞观天子李世民》中的观点。
⑤ 此处采用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贞观天子李世民》中的观点。
⑥ 此处采用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贞观天子李世民》中的观点。
二、玄武喋血
武德九年(公元624年)的夏天来了。这些日子,秦王和他的属下们都是在忧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度过的。眼见得太子、元吉把李世民逼得步步败退,唐高祖也已经产生了消除李世民权位的想法。甚至,李元吉已经明确向唐高祖建议斩杀李世民了。
当时,李世民的重要亲信只剩下长孙无忌还留在秦王府中任职,他与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车骑将军侯君集以及尉迟敬德等人,不停地地劝说李世民诛讨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依然拿不定主意。就在李世民犹豫的时候,更大的危机来临了。
突厥数万精骑在颉利可汗的率领下,屯兵黄河之南,入塞寇边。在此以前,凡有突厥进扰,唐高祖都是派秦王出征。这次,李建成却站出来推荐李元吉代李世民统军前往作战,罗艺随同出征,唐高祖一口应允。接着是李元吉提出调秦府尉迟敬德、段志玄及秦叔宝等同行,意图很明显,就是想乘此机会挖空秦府的骁骑猛将,彻底解除秦府的武装力量,唐高祖也答应了。虽然李元吉的作战本领远不如他的两个哥哥,但在这关系到国家安危的紧要关头,唐高祖仍然不再使用李世民,可见他此时确实要削弱李世民的实力,已不愿让他再掌兵权。
散朝回到东宫后,李建成与李元吉秘密商议说:“现在你得到了秦王的骁将精兵,拥有数万之众,趁着我与秦王在昆明池给你饯行的机会,让人把他勒死,说他暴病身亡,皇上不会不信。我再派人劝说皇上把国事交给我。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既入你手,干脆都活埋了,谁敢不服!”李世民在东宫的内线,时任太子率更丞的王晊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往秦王府向李世民密告太子、齐王的阴谋。
这个消息一到,大家都慌了,这次可真正是到了生死关头了,再不行动就大家都都活不成了。尉迟敬德对李世民说:“怕死是人之常情!现在大家誓死拥戴您,这对您是多大的支持啊!眼看着大祸就要临头,您还在这里等吗?如果您要举事,我就跟您干,如果您不举事,我就抓紧时间逃跑,不能在这里等死啊!”长孙无忌也对李世民说:“如果您不肯听从尉迟敬德的主张,那一切都完了。尉迟敬德他们肯定不会再为您效力了,我也得和他们一样跑了!”尉迟敬德又说:“大王平时畜养的八百多名勇士,都已经做好战斗准备了,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世民还是心里没底,就叫来人来占卜一下举事是吉是凶,正占卜的时候,秦王幕府的僚属张公谨正巧从外面进来,见状一把将龟甲夺过来摔到地上,说:“还占卜什么?占卜是为了决定有疑问的事,现在事情明摆着,已经没什么可疑问的了!如果卜算的结果不吉利,难道就不干了吗?”这话说的确实有道理,于是李世民最终下定了决心。
决定是作出了,但这样的政变是难度极高、风险极大的行动,必须谋划周密才可以。这时候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样的大事非得有他俩参与谋划不可。当时杜如晦、房玄龄二人已被唐高祖下旨驱逐出秦王府,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去秘密请他们。长孙无忌先去找房玄龄,房玄龄说:“圣旨禁止我们再和秦王往来,如果我跟你去了,要杀头的,我不敢去。”长孙无忌回去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大怒,摘下配刀来给尉迟敬德,说:“这俩人难道背叛我了?你去看看,要是他们真的不来,就把他们的脑袋砍了!”
当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一起来到房玄龄家时,杜如晦已经到了房玄龄家,这次二人知道秦王真的下定政变的决心了,就化装成道士,与长孙无忌走一条路,尉迟敬德走另一条路,到秦王府会合。不愧是“房谋杜断”,这两个当时天下著名的智者一到,举事的策略基本上就有谱了。秦王府里的侯君集也很有心机,李世民的妃子长孙氏也不是等闲之辈,两人也分别出了不少的主意。而且长孙氏还带来了宫中传来的情报,清楚地了解了唐高祖近几日的行程安排①。经过详细的策划,秦王府的人开始做准备,该联络的人都联络好,磨刀霍霍。
六月三日,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呈上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淫乱后宫。唐高祖看后大惊,回复李世民说,他将于明日在宫中召见几兄弟和众大臣,一起来当面对质。并告诉李世民明天早点来。张婕妤得知了李世民所上的密奏的内容,立即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将李元吉叫来商议此事,李元吉说:“我们应当统率好东宫与齐王府中的军队,托称有病,不去上朝,看看形势的发展。”李建成说:“我们的军队防备严密,不会有事的,我们还是入朝参见,亲自打听消息为好。”
第二天凌晨,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谨等人,来到了玄武门,在自己已经收买好的禁军将领常何等人的协助下,埋伏在了玄武门内。与此同时,高士廉持着李世民的令牌去监狱释放囚犯,分发武器,来增强秦王府的兵力。
这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向着玄武门走来,他们压根都没有想到,玄武门内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们把随从留在玄武门外,二人骑马入宫,走到临湖殿的时候,突然发现殿边有马影闪动,知道要有麻烦了,赶紧拨转马头,往东宫方向跑。李世民从后面呼叫二人停步,李元吉回头张弓连射三箭,但心慌意乱之下三次都没能将弓拉满,三箭都没射远。李世民勒停坐骑,稳稳当当地对准李建成一箭射出,当场射死太子。那边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伤落马。同时李世民的坐骑也被流箭射伤了,失去控制冲入林中,致使李世民的腰带被树枝勾住,坠落马下。李元吉追过去夺了李世民的弓,要用弓弦勒死他,尉迟敬德大喝一声及时赶到,李元吉本来就怕尉迟敬德,赶紧逃跑,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玄武门的事情很快传到东宫、齐王府,李建成的属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率精兵来救。秦王府将领张公瑾神力惊人,独力将宫门关上。宫门刚关上,东宫兵将的战马已撞到门上。当时驻扎在玄武门的禁军将领敬君弘挺身而出,助李世民一方作战,他的亲随劝他先观望一下,至少等北门的禁军兵力集结起来后再战。但他不听,和同是玄武门守将的吕世衡一同出战,结果两人都战死。
东宫、齐王府等兵将攻打玄武门不顺利,首领薛万彻心生一计,叫嚣着要去攻打秦王府。此时秦王府兵力大部分集中在玄武门,府中只剩几个文官留守,所以大家一听都吓坏了。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尉迟敬德把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割下来,举起来让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看。那些人见太子、齐王已死,登时军心焕散,顿作鸟兽散。薛万彻也率骑兵数十人逃离长安,躲进终南山中。
李世民按照事先的计划,派尉迟敬德全身披挂,手持长矛直入宫中面见唐高祖。有了常何等禁军将领的配合,和长孙氏关于皇帝行踪的情报,尉迟敬德很容易就找到了唐高祖。这时唐高祖正在和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裴矩等几位重臣海池划船议事(估计就是在商议李世民密奏的事)。唐高祖一见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来了,顿时大惊失色,问:“谁在作乱,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早就知道按照政变计划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他马上答:“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已经带兵把他们都杀死了。秦王怕惊吓了陛下,派我来保卫您!”唐高祖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皇帝身在皇宫,根本没有人要杀他,根本不需要尉迟敬德来保护;相反,尉迟敬德是来威胁和劫持皇帝的,既是政变,控制皇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事情的发展太过突然,对于唐高祖来说,那感觉就像从天上一下掉进了深渊。他赶紧问旁边的大臣们:“事情竟然到了这一步,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裴寂没有搭话,萧瑀、陈叔达回应:“建成与元吉嫉妒秦王的功勋,一起策划阴谋。现在秦王已经杀了他们,如果陛下能决定立秦王为太子,就会没事的。”唐高祖是何等人物,一见自己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就很识时务地说:“好!我早就有这样的想法!”
尉迟敬德见唐高祖表了态,知道大功已基本告成。又得寸进尺地对唐高祖说:“禁军和秦王府的兵马正在攻打东宫,太子的军队还在东宫死守。请陛下下诏,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这样就不会再有伤亡了。”唐高祖明白这只是借口,本意是想夺走长安的甚至全国的兵权,但他既已被控制,就不得不按照尉迟敬德的要求来写手诏。手诏写成后交给宇文士及带着圣旨由东上阁门出去,向东宫和齐王府的人宣读,那些兵一见圣旨,将放弃了抵抗。接着,高祖又让曾经在东宫任过职的黄门侍郎裴矩前往东宫去作将士们的思想工作,将士们听后,觉得大势已去,便各自回去收拾行囊各奔东西了。
接着,李世民下令将李建成五个儿子和李元吉五个儿子全部杀死。唐高祖一日之内有二子十孙被杀,心情的沉痛可想而知。但他根本不敢阻拦,因为他自知身处危境,李世民血淋淋的屠刀随时都可能架到他脖子上了。这时候,军权已经在李世民的手里了;三天后(六月七日)唐高祖又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并由太子掌握全部国政,成了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过几天唐高祖就识相地表示要退位,于是两个月后(八月),李世民就正式在东宫显德殿继位为帝。李世民之所以是在太子东宫举行登基大典,是因为他向唐高祖许诺,只要唐高祖有生之年,皇宫都由他来住,自己只住在东宫。(但到贞观三年,李世民政权稳固后开始大举清洗武德年间的旧臣,以便提拔新人。精明的唐高祖从中闻到了火药味,连忙表示自己愿让出皇宫。李世民自然要假惺惺地表示坚持前诺,唐高祖坚持要搬家,于是唐高祖迁往弘义宫(改名大安宫),李世民从东宫搬到了皇宫。
作者按:历史发生了玄武门事变,李世民夺得了天下,但是,如果李世民没有及时发动这次事变,那么就会有一次“昆明池事变”,那样就是李建成胜利了。这一成功一未遂的两个事变,和太子率更丞王晊的关系非常大,这么一个小角色的一个密报,却能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
在职场上,这样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你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你应对不了,而是你由于信息的闭塞而不能及时地做出反应。所以,多和公司的一些灵通人士沟通交流,时常一起搞些业余活动。那不仅是交流同事感情,也是获取必要的信息。
①此处采用人民大学刘后滨教授《贞观天子李世民》中的观点。而且,《全唐文》收编有褚遂良上奏给唐太宗的《论房玄龄不宜斥逐疏》也说:“及九年之际,机临事迫,身被斥逐,阙於谟谋,犹服道士之衣,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其於臣节,自无所负”。 “服道士之衣”说的是房玄龄玄武门兵变前夕化装成道士进入秦王府议事;“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则告诉我们长孙妃参与了谋划,熟知内情,甚至还可能参与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