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塔斯马亚尼虎灭绝之谜被解开
死于1936年的澳洲最后一只塔斯马尼亚虎“本杰明”
塔斯马尼亚虎并不能完全称之为“虎”,它长着类似狼的脑袋和像狗的身子,是目前发现最大的食肉有袋动物
体形似狗,头似狼。腹部有向后开口的育儿袋,袋内有2对乳头。尾巴细而长。
网易探索讯,据国外媒体报道,已经灭绝的塔斯马尼亚虎(Tasmanian Tiger)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据最新的基因研究证实,它并不属于犬科,而是一种与袋鼠和考拉有亲缘关系的有袋目动物,所以它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袋狼(Thylacine)。
不久之前,人们对于这种神秘的动物还知之甚少,最新的DNA研究结果揭晓了这种长的很像狗、身上拥有类似老虎斑纹的有袋动物所属的家谱,并发现塔斯马尼亚袋狼于73年前已经灭绝。
1936年最后一只已知的塔斯马尼亚袋狼死于塔斯马尼亚的霍巴特动物园之后,虽然还有一些人表示又看到过这种动物的踪影,但研究人员认为塔斯马尼亚袋狼已经灭绝。而在其灭绝的40年前,这种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就已经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科学家认为这是导致其灭绝的最主要原因。
但在此之前,其实袋狼的生存就已经受到了威胁,开始慢慢步入灭绝的轨道上。
新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基因研究》网站上,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生物学教授韦伯·米勒表示:“大约在3000年前,袋狼就已经从澳洲大陆消失,原因很可能是在与食性相同的澳洲野犬争斗中失败。可以说,袋狼早在当时就已经——至少在澳洲大路上——出现了灭绝的迹象。”
米勒教授补充道:“从1803年欧洲移民来到塔斯马尼亚岛到上世纪30年代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各种各样的因素威胁着袋狼的生存,其中就包括:人们误认为袋狼会捕食羊群,政府出赏金奖赏捕杀袋狼。到了1900-1910年间,袋狼种群又遭到了一场流行传染疾病的扫荡,数量大大减少,但目前我们还无法断定这场疾病对于袋狼灭绝造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米勒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利用先进的DNA排序技术对两具保存下来的袋狼标本毛发做了详尽的分析。这两具标本分别是一只于1893年死于英国伦敦动物园的母袋狼和一只1902年被带到美国国家动物园后仅存活了3年的公袋狼。
虽然这两只袋狼生活在不同的大陆,但它们的线粒体DNA——母体遗传基因组片段——却几乎一模一样,这表明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这种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已经快低到极限了。
DNA分析家还表示,虽然从外形上看,袋狼介于犬和老虎之间,但是这种有袋动物在DNA特征上更接近澳大利亚一种同样身上有斑纹名为“袋食蚁兽(Numbats)”的动物,并和袋鼠、考拉有亲缘关系。
这两具袋狼标本一个被剥制师做成了干标本,另一个则被储存在酒精中。科学家们对其做了非常精细的分析,甚至可以识别标本身上的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
圣地亚哥动物园动物保护研究遗传学副主管奥利弗·莱德在接受Discovery新闻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
莱德补充道:“通过对袋狼标本中古老DNA线粒体序列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袋狼灭绝原因的有用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袋狼灭绝的过程……还能将这一结论更及时地运用到对目前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工作中。”
在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中,有一种叫做袋獾(英文名:Tasmanian devil,即塔斯马尼亚恶魔)的动物就存在类似袋狼灭绝的状况——这种动物目前也面临着遗传多样性极低的危险。此外,一种致命性癌症已经在袋獾群中爆发并迅速蔓延。(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