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N95 与 KN95 口罩有什么区别?自制口罩靠谱吗?
此前,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布《霍尼韦尔对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的供货声明》称,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其供应的KN95口罩绝不涨价。那么关于口罩你到底了解多少?霍尼韦尔官方带来了相关科普。
1什么是N95口罩?与KN95口罩有什么区别?还有哪些同类级别口罩?
● N95口罩是指经过美国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机构认证的非油性颗粒物防护效率不小于95%的口罩;KN95口罩是指符合中国国家标准《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非油性颗粒物防护效率不小于95%的口罩。
● 无论是N95还是KN95口罩都不是特定品牌或产品的名称,而是代表了口罩的防护等级。其中“N”或“KN”表示用于防护非油性颗粒物(如病毒、细菌、粉尘等);“95”表示在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口罩的过滤效率≥95%。无论是中国国家标准还是美国NIOSH的测试标准,在产品的分类和过滤效率上,N95和KN95的防护级别相当。
● 另外,与N95和KN95防护级别相当的还有符合欧洲EN149标准认证的FFP2级别的口罩,即在欧洲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口罩的过滤效率≥94%。通过欧标EN149认证且达到FFP2级别的口罩上均标注 “EN 149:2001+A1:2009 FFP2” 字样。
2为什么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可以佩戴N95或KN95口罩?
●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需要宿主媒介,一旦离开宿主(如动物,人类)的身体,短时间内就会死亡,但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如手污染),飞沫传播等,其中咳嗽,讲话,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是主要传播载体。如果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在密闭空间内(如火车飞机等)打个喷嚏,飞出的飞沫极容易被另一个人吸入,就有可能被感染。因此需要佩戴口罩加以防护。
● 由于病毒及其传播媒介(飞沫)也是以颗粒物状的形式存在,且颗粒物直径都比较小,N95或者KN95口罩过滤机制正是通过口罩中高性能的滤材来过滤这些细微颗粒物。效率的测试方法中统一采用的是空气动力学直径为0.3微米的颗粒物,该尺寸是已知正态分布的颗粒物直径中,最难被过滤的。同时,KN95或者N95口罩对于其密合性也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正确佩戴N95或KN95口罩,可降低对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暴露水平,有效防护病毒从呼吸道进入人体。但佩戴者还需注意手,眼睛等的预防,以免通过其它途径被感染。
3如何正确理解棉布,医用外科,KN95/N95等类型的口罩?
● 普通纱布,棉布或单层海绵类等达不到N95/KN95级别的口罩,因具不具备有效的过滤效率,不推荐选用。
● 医用外科口罩(例如普通医用平面口罩),需要选用符合医药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该类口罩对于非油性颗粒和细菌过滤效率的过滤效率虽有一定的要求,但相应标准中对口罩整体的密合性(泄漏率)并无明确要求,所以适用场所和人群有限。
● KN95/N95口罩对于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可以有效的防护,且其密合性良好,是疫情期间的优选。但不适用于医疗工作者在高压体液喷溅场所的防护。
4有无呼气阀的N95和KN95口罩对佩戴者本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有区别吗?
● 由于 N95和KN95口罩过滤效率高,密合性好,佩戴时会有一定呼吸阻力,带有呼气阀的口罩,可以有效降低呼气阻力,减少热量聚集,因此佩戴带有呼气阀的口罩会更加舒适,让佩戴者不憋闷。呼气阀的阀片在呼气时随气流自行打开,口罩湿热气体迅速排出,吸气时阀片自行关闭,隔绝外界粉尘,细菌或病毒等颗粒物的进入,故称为“单向阀”。所以,符合标准,认证合格的KN95和N95口罩,在正确佩戴情况下,无论是否有呼气阀,对佩戴者本人均可以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
● 但如果佩戴者本人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者疑似感染时,应优先选择无呼气阀的N95或KN95口罩。因为呼气阀所排出的气体是没有过滤直接排出的,病毒可能附着在飞沫或者空气中,传染给周围的人。
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能否清洗再使用?
不可以。KN95的口罩采用的是静电吸附的方式进行颗粒物的过滤,清洗和消毒都会造成静电消散,从而降低口罩的防护效果。同时还会带来口罩的二次污染,对使用者造成无法预估的风险与伤害。
6KN95口罩的使用时间?
● 在GB2626标准中,KN95口罩又称为随弃式面罩。一般来说,口罩污染,部件损坏,浸水变湿,或在佩戴过程中明显感到呼吸阻力增大等情况时均应及时更换口罩。
● 在疫情期间,考虑到病毒的传染性危害,医生多建议每4小时更换,这样同时也会造成耗材的枯竭,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现行指南建议采取多种方法节约耗材使用。如把口罩给更需要的人,如医护人员和病患。普通健康民众,在可接受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或重复限次使用KN95口罩,前提是确保穿脱口罩无污染,务必将口罩放在密封袋中再放在清洁干燥无污染处。口罩的重复使用会有一定风险,口罩一旦接触到污染物质,也应立刻按照相关医疗或污染物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
7疫情期间使用的口罩,除了过滤效率,还应重点关注什么呢?
除了大家熟悉的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之外,我们一定还要关注口罩的贴合性,这是保证佩戴口罩可以达到预期防护等级的前提。如果口罩不能完全贴合使用者的面部,呼吸的空气将在压差作用下优先从泄漏的缝隙进入,导致口罩的防护效果大大降低。另外,胡须、毛发等原因都会导致口罩无法良好的密合。所以,大家在佩戴口罩时,应按照建议的佩戴方式去正确佩戴口罩。
8同一款口罩是否满足全家佩戴需求,儿童如何选择合适的口罩?
因为人们面部特征的差异,同一款口罩对不同人的佩戴效果可能略有不同。a. 部分成人口罩会有大中小号,可以根据不同脸型尺寸进行选择,b. 儿童因面部较小,请选择尺寸更小的儿童款专业口罩,如霍尼韦尔萌宠系列,符合KN95等级,同时更贴合小朋友的面部。父母再给儿童选择和佩戴儿童口罩时,应充分识别一些风险,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儿童可能无法正确佩戴或使用口罩,感觉不舒适时无自主停止使用口罩的能力,所以建议儿童在使用口罩时,应在家长的监护或陪同下使用。
9折叠式KN95口罩的佩戴方法:
正确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有助提高口罩与面部的贴合性,正确的佩戴方法和选择符合防护要求的口罩同样重要。
佩戴视频:点此链接。
按照视频推荐方法佩戴完成后,请务必进行气密性检查,方法如下:用干净双手罩住口罩进行呼气(口罩向外膨胀)及吸气(口罩向内塌陷),以确保口罩边缘无泄露。
10是不是佩戴多个口罩可更好的防护病毒传播传染?
不是。正确佩戴,保证贴合且气密性良好,只需一个N95或者KN95级别的口罩也可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多个叠戴不仅容易造成贴合性差等弊端,还会增加呼吸阻力和佩戴不适感。
11是不是因为疫情严重才需要戴口罩?
平时普通感冒,具有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或是在流感高发季节,以及雾霾天气等均建议佩戴口罩。
12口罩佩戴的卫生注意事项?
戴口罩前后请洗手,过程中应避免手部接触口罩外侧,以免污染手部或口罩。对于外部接触过病毒,细菌等污染源的口罩,使用后,应立即按照相关医疗废弃物,污染物等处理规定进行合理的分类处理,并清洗双手。
13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疫情期间,使用后的口罩可能沾满了细菌,病毒,加上多地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治理,建议不要随意丢弃。网友们纷纷支招,如开水烫,焚烧,剪碎扔掉等,这些处理方式均不科学。小霍这里引用央视新闻的建议,应分情况分类处理。
● 医疗机构:将口罩作为医疗废物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
● 普通健康民众:风险较小,可直接丢入“有害垃圾“垃圾桶。
● 对疑似患有传染病的民众:应在就诊或接受隔离时,将使用过的口罩交给相关工作人员,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 对于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症状的病人,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可使用75%酒精消毒后再将口罩放入密封袋后丢入垃圾桶,或先将口罩丢进垃圾桶,再使用84消毒液撒至口罩上消毒。
14如何确保购买的霍尼韦尔口罩是正品?
鉴于近期网上出现的一些诸如二手口罩回收视频,假冒口罩制造等,小霍这里严肃的说明,假冒伪劣商品不仅没有预期的防护效果,还可能因卫生质量不达标具有物质残留。二手口罩的危害更是不堪设想。霍尼韦尔建议您,从正规渠道如霍尼韦尔京东旗舰店,天猫旗舰店和授权经销商处购买KN95和N95口罩,我们确保霍尼韦尔正规途径购买的所有口罩均为正品。
15是不是佩戴了KN95口罩就能完全消除感染病毒的风险?
正确佩戴KN95口罩可大大降低传染风险,但这并不代表戴上口罩就可以完全消除感染病毒的风险。建议严格遵守疫情期间国家规定的预防和隔离要求,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眼等的卫生。
16在家自制口罩靠谱吗?
不靠谱。网上出现很多自制口罩的教程,基本材料都是推荐棉纱,毛线,帆布等,这些材料阻挡病菌或其他颗粒物作用十分有限,也无法保证良好的密合性,最终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不建议采用。
17在购买不到随弃式KN95口罩时,能否使用同样满足KN95标准的可更换滤棉的半面具(如霍尼韦尔7200系列产品(7200MC/7200LC))?
可以。因为其可更换式滤棉同样满足中国国家标准《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KN95的标准要求。面罩内的滤棉可循环更换新的。而且,相比随弃式KN95口罩,7200半面罩,由于所采用的硅胶材质更柔软,易于贴合脸部轮廓的形状,加上头带/颈带可以根据头部/颈部大小进行调节,这种半面具在密合度上更好,防护效果更佳。同时,它还具备呼气阀,使用更舒适。
同样,对于已经感染或者疑似被感染的人群,不建议使用;面罩体及头带等配件在循环使用前,需要经过75%酒精消毒后再重复使用。
18KN95防护口罩可以和护目镜等适配吗?
可以。霍尼韦尔护目镜均可以和霍尼韦尔口罩和半面罩搭配使用,尤其对于医护人员。医学专家也建议使用护目镜更有助于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