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明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281次时间:2020-11-09

解答:明朝之前是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最初是由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的,原本宋朝就被金国逼退到秦岭以南,在江南由仅剩的皇室赵构建立了南宋,后和蒙古联合灭金,蒙古日益崛起,最终南下消灭了南宋。

明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最初是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族,后来还陆续攻破了金国,西辽等各地政权,但是后因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皇位,导致蒙古国分裂,经过4年之后,忽必烈最终夺得大汗之位,于1272年建立了元朝,取得是“大哉乾元”的意思。在这之后,蒙古的扩张并没有停止,便将矛头瞄准了南宋,最终导致南宋覆灭,当时只有8岁的皇帝投海自尽。

元朝的灭亡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元朝只存活了98年,元世祖和元武宗在位的时候,是元朝发展最繁盛的时候,但之后由于扩张的野心越来越大,不断的攻打日本和东南亚的各国,导致在元日之战中失败,导致政治受到重创,在加上黄河泛滥,财政透支和徭役过重,导致百姓的不满越来越大,最终爆发了红巾起义,其中朱元璋带领的军队统一江南后,又攻陷了都城,最终在1368年宋朝覆灭,同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开启了洪武之治。

解答:秦始皇之前是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东周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战国,也是在这之后秦始皇实现了六国统一。春秋时至少分裂了140个诸侯国,经过多次兼并,直到战国早期,就剩下7个诸侯国,秦就是其中之一。

秦始皇之前是什么朝代?

周朝的毁灭:周朝以平王东迁为标志,被分为西周和东周,最初是由姬发建立了西周王朝,当时周武王担心其他的诸侯国不愿臣服于自己,况且刚建国,根基还不稳,于是便设立了分封制,想利用宗亲的血缘,来想要巩固中央政权,于是先后分封了至少71个诸侯国,除了皇室的贵族,还有有功的将领。

但是到了后期,诸侯国都是独立的政权,导致周朝的中央权力开始不断的衰败,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引发了诸侯的不满,最终被杀害于骊山,西周才灭亡,到了东周时期,周平王将向东都城迁至洛邑后,诸侯争霸的格局才开始形成,因为当时平王是由申侯所立,因此背上了杀父的罪名,难以服众,便开始了诸侯争霸。

秦朝的建立

秦国本是东周后期的7大诸侯国之一,后因为商鞅变法,成为了战国时最强盛的国家,在秦惠文王时,就吞并了巴国和蜀国,成为了国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直到秦始皇嬴政继位,利用十年的时间,陆续灭掉了其他六国,才得以统一,建立秦朝。

解答:春秋战国主要是指东周时期,在这之前是西周,西周原本是分封制,由诸侯国向中央负责,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诸侯杀害,导致西周覆灭。而继位后的周平王背负着杀父的罪名,在诸侯国中的威信扫地,最终出现诸侯争霸。

春秋战国之前是什么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就是历史上的东周时期,西周和东周的主要分界点,就是周平王的继位,褒姒是有名的宠妃,在为周幽王生下伯服后,周幽王欲将伯服立为太子,将褒姒立为皇后,这却引发了太子宜臼的不满,后于岳父联合杀死了幽王,继承皇位,称为周平王,因此也背上了杀父的名号,在诸侯国中失去了威信,仅有3个诸侯国来救驾,之后将都城迁至洛邑,西周就彻底结束了。

春秋战国是怎么形成的?

在周平王东迁后,五大诸侯纷纷称霸,其中西面的国土被秦国占据了大半,并且在之后秦国还陆续的吞并了其他的一些小诸侯国和周边的部落,成为了一方强国,之后吴国和越国也吞并了一些小国,因为春秋时的诸侯国众多,可达100多个,直到战国时期,经过长期的吞并,才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最终被秦国统一,才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解答:洛邑是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最初是古代西周都城洛阳的称呼,因为当时的洛阳是最大的城市之一,四通八达的连接着周围的城市,所以被叫做邑。之后的周朝分裂也是从周平王迁都洛邑开始的。

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周武王在世的时候,有意将洛邑定为都城,但是周武王在灭商后就去世了,根本来不及定都,接着又发生了叛乱,周成王继位后,为了实现周武王的遗愿,再加上在洛邑建都有利于巩固政权,于是便正式的定都洛邑,之后西周大部分的天子都将其作为都城。

直到周宣王的时候,迁都到了镐京,可是好景不长,在公元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被人杀害,镐京也被攻破,导致西周灭绝,后来周平王才又一次将都城迁至洛邑,后来便称之为东周。

洛邑日益剧增的人口

早在夏商时代,洛阳的人口就是比较集中的,因为这里位于中原,直到迁都到洛邑后,人口更是与日俱增,直到周襄王在位的时候,洛邑的人口已经高达11.7万,因此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城市之一。

解答:历史上是没有苏阳县这个地名的,只在影视剧《李卫当官》中出现过,原型可能是现在的沭阳县,因为两者的读音相同,沭阳县位于江苏省,取自沭河之阳的含义。但也有人认为根据水灾发生的地理位置,判断可能是浙江余姚县。

苏阳县现今是什么地方?

在影视剧《李卫当官》中,康熙皇帝将其派遣到苏阳县历练,也是他第一个当官去处,可以看出的是几大特点是:

1. 苏阳县是当地一个经济贫困的小县城。

2. 经常发生水灾,说明临近大海或江河。

所以也出现了以下两种判断:

1. 江苏沭阳县:因为“苏阳”和“沭阳”同名,而且两者都是经济贫困的小县城,而官员曾提到阳澄湖大闸蟹,这也意味着是苏州北边的某个县。

2. 浙江余姚县:因为余姚县临近钱塘江,又处于海边,所以受灾也是经常的事情,而在剧中,李卫所在的苏阳县,正好也是一个受水灾的小镇,而且在剧中高士奇是居住在这里的,而历史上高士奇就是生于浙江余姚。

余姚县的简介

余姚县在康熙年间,人口增长极快,直到乾隆时,就增加到40万人,解放后有不少少数民族聚集于此,大多数都是由于工作和婚姻关系,才迁到此地的。

解答:尚阳堡是现在的辽宁省开原县清河区的佟家屯南面,最早被称为靖安堡,直到清朝才改名为尚阳堡,和宁古塔一样,是清朝著名的流放地之一,当时至少有500名遭受文字狱的大臣或文人被贬到过这里,现在旧址已经没入水中。

尚阳堡是现今什么地方?

其实在开原有很多堡子的遗迹,整体的长度可达860千米,据说是明代用于士兵驻扎的地界,类似兵营的用途,而尚阳堡就是其中最北面的一个,但明朝时,它还叫做靖安堡,据史料记载,这里经历过多次的大战,直到清朝才恢复和平,但是因为这里太过冷清偏僻,所以就在皇太极在位期间,变成了流放地,和宁古塔有的一拼。

尚阳堡流放的犯人

早在秦汉时期,流放就被作为一种主要的免死刑法,而清朝最出名的就是宁古塔,尚阳堡和卜魁这3大流放地,这些地区主要都是位于东北,因为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很多犯人都会因为不适应北方的严寒天气,在流放的路途中就被冻死或饿死,而记录在案的,被流放到尚阳堡的犯人中,有很多著名文豪和大臣,大多是发配给当地的披甲人做奴隶,最终受尽折磨而死。

解答:盛京是现在的东北沈阳辽河一带,当时是清朝的都城,最初本来是军事重地,但是后来因为清太祖的青睐,迁都至此便一跃成为首都,后来皇太极取名为“盛京”,出自于满语中的“兴盛”一词,寓意是清朝兴盛之地。

盛京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最初是因为努尔哈赤看重了这里的战略地位,将都城迁至现今的沈阳,并修建了大政殿和十王亭,而在皇太极继位后,将国号改为了“清”,才开始将沈阳称之为盛京,后才在东北城市中发展起来,逐渐的成为中心,直到之后都城又迁至了北京后,沈阳又被称为奉天,取得是“奉天承运”的意思。

盛京的发展历史

盛京在秦朝时,还是36个郡县中的一个小郡县,附属于辽东郡,到汉武帝时,下面便分设了三县,之后到了隋朝改称为“沈洲”,一直沿用到金代,直到元代才开始出现“沈阳”这一称呼,最初是辽阳和沈洲两个的统称,为“沈阳路”。到了清朝才被皇太极改为“盛京”,之后迁都后,又被改为“陪都”,最后在1657年,名为“奉天”。

上一篇:三国之前是什么朝代?

下一篇:长春黑帮头目梁旭东,混入刑警大队杀人斗殴卖淫被判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