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收录网站 17016 个,网站目录分类 56 个,待审核网站 0

十大传说巨蛇:口吞恐龙的沃那比蛇仅第四 第一身长15米

来源:上网看看浏览:151次时间:2020-11-09

导语:不管是上古传说还是历史记载,有不少巨蛇都引发了人们十足的好奇心,十大传说巨蛇分别是泰坦蟒,非洲巨蟒,网纹蟒,沃那比蛇,白垩纪巨蛇,天蛇,印度古裂口蛇,修蛇,耶梦加得,乌洛波洛斯,下面就跟着探秘志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泰坦蟒

泰坦蟒是一种远古蟒类,生活于6000-5800万年前,最大身长达15米,约有1.135吨,可以说是目前已知的最大蛇类,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发现于南美洲的瓜希拉半岛,它们就像现代蟒蛇被放大了无数倍,连泰坦蟒的食物都有4.57米长,大多都是一些半吨重的钝鼻鳄和3.05米的肺鱼,以及一些大型乌龟的。

这都说明了泰坦蟒的可怕之处,因为它的身形巨大,而且又是变温动物,至少需要在30度到34度的环境下才能生存,所以这也说明它可能是生活在古新世的新热带界,因为那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了高温。泰坦蟒一般会在水边游走,趁猎物不备,缠住对方的身体导致猎物窒息而亡,再将其一口吞掉。

非洲巨蟒

据说非洲巨蟒可以吞下一头大象,比现存的任何蛇都长,长度可达10米,在发现泰坦蟒之前,非洲巨蟒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蛇,它们也是4000千年前的远古巨蛇,曾在撒哈拉南部被发现。

网纹蟒

网纹蟒一般身长为8-9米,最长的也能达到12米,是现存的世界上最长的蟒蛇,由于身上有复杂的钻石型黑褐色或黄灰色网状斑纹,所以被叫做网纹蟒,网纹蟒最大的特点就是缠绕力惊人,虽然体型细长,但历史上也有人类被绞杀吞噬的记录,所以可以称得上是强有力的猎食者。

沃那比蛇

沃那比蛇虽然并非蟒蛇,但也是巨蛇科的一员,身长至少也有5-6米,最早被发现于澳大利亚的纳拉寇特洞穴公园,也是大约55000万年前的蛇类,沃那比蛇经常栖息在阳光充足的水边,伏击各种前来喝水的动物,就连恐龙也不能与之匹敌,常常成为它的盘中餐,所以澳大利亚当地的原住民并不敢轻易的靠近水池,这种巨蛇演变生存了许久,直到5万年前才消失不见。

白垩纪巨蛇

白垩纪巨蛇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玛德松纳蛇,体长估计能达到6米,也是世界上最长最重的几大巨蛇之一,虽然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化石并不完整,但是也能看出他们并不具备超强的吞食能力,不像蟒蛇可以将猎物整个吞下。

天蛇

天蛇最长可达6米,外形和巨蜥十分相似,所以也有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巨蜥进化成蛇的证据,目前发现的天蛇化石都很少有完整的头骨和颚骨,而且都是在昆士兰西北部的里弗斯利发现的,天蛇也算是中新世较为大型的顶级猎食者之一。

印度古裂口蛇

印度古裂口蛇是一种在西印度被发现的上白垩纪蛇,他的化石被发现时,甚至还缠绕着蜥脚下目恐龙的蛋和幼体,他们是以小型恐龙的蛋和蜥蜴为食,但是印度古裂口蛇全长只有3.5米,嘴巴并没有蟒蛇类的“吞噬者”技能,无法张开到足够大的角度,但是它具有一定的原始蛇的特征,头部具有三叉孔,而且颚骨关节位于头颅的后方。

修蛇

修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巨蛇,又叫做巴蛇,出自《山海经》,据说跟非洲巨蟒一样,也曾一口生吞下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吐出完整骨架,传说修蛇居住在洞庭湖边,以过往的动物为食,由于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于是黄帝派大羿将其杀死,后修蛇的尸体变为一座山丘,便是现在的巴陵。

耶梦加得

耶梦加得是北欧神话中能够环绕人世的巨蛇,是火神洛基和女巨人的第二个孩子,但是由于耶梦加得是巨人族中最强大的怪物,所以被奥丁扔进了人间世界的无尽的深海,它将身子伸展开来就刚好在深海的另一端碰到了自己的尾巴,所以它只有把整个身体收拢,但是这样又会围堵住整个尘世。

乌洛波洛斯

乌洛波洛斯也是西方神话中的巨蛇,据说它得本体不仅拥有蛇族变异后的强大力量,还继承了龙族的血脉之力,所以它的身体像龙,拥有龙族的坚硬鳞片,传闻乌洛波洛斯常年在岩浆中修炼,所以它的火属性能量十分强大。

结语:巨蛇在目前的生活中很少见到,大部分已经灭绝,但是神话传说中却会经常出现,也是充满了神话色彩。

解答:蓝鲸的体型更大,单说平均体长,南露脊鲸就只有15米,最长也才18米,而蓝鲸作为这个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哺乳动物,平均体长可达25米,最大的更是达到了33.5米,至少是南露脊鲸的2倍。

南露脊鲸大还是蓝鲸大?

南露脊鲸的体重也比不过蓝鲸,最大的蓝鲸体重可达181吨,相当于30只的非洲象,单单一个舌头就重达2吨,相当于一辆小汽车,而一根血管就能装下一个小孩。而完全成年的南露脊鲸的最大体重也只有143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南露脊鲸的睾丸是所有动物中最大的,可达1吨,2.5米长。

南露脊鲸外貌特征

南露脊鲸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各大海域,整体呈黑色,喷出的水柱是V字形,身上偶有白色斑点,主要由大型的鲸虱附着形成,南露脊鲸与其他鲸鱼最大的不同,就是背部没有背鳍,且头上的硬茧面积更大。

南露脊鲸有多少条

目前地球上现存的南露脊鲸可达1万条,在红皮书中被列为无危物种,但是早在11世纪时,南露脊鲸就开始被猎杀,差点走向绝种的边缘,因为在当时人们都觉得南露脊鲸是最好捕捉的鲸鱼,因为它们不仅游的慢,而且还喜欢靠近海岸,因此在英语中人们给它取了“Right Whale”的称号,直到1937年,全球规定禁止捕捞露脊鲸,1997年,南露脊鲸的数量才回升到了7500只。

解答:南露脊鲸比虎鲸更大,南露脊鲸的最大体长可达18米,而成年雄性虎鲸的最大只有9.75米,雌性只有7.7米,只有南露脊鲸一半的长度,就算是刚出生的南露脊鲸也有至少5-6米长。

南露脊鲸和虎鲸谁大?

南露脊鲸的平均体长是15-18米,而虎鲸的平均体长只有8-9米,重量上更是悬殊,南露脊鲸最重可达134吨,而虎鲸只不到它的1/10,最重只有9.5吨。但是虎鲸在战斗力方面还是尤为突出的,因为它们大多是成群活动的,而且拥有40-50颗巨大的圆锥形牙齿,甚至能将海狮整只吞下。

南露脊鲸的生活习性

南露脊鲸生活的范围很广,几乎包含了南半球的所有海域,一般是生活在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到了冬天就迁移到南半球的北方,比如南非,巴西,澳大利亚等地。南露脊鲸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背鳍和喉槽,而且睾丸是全世界最大的,重达1吨,长达2.5米。

南露脊鲸和其他鲸鱼一样,也会经常表演鲸跃,就是完全的将身体越出水面,在随着溅落声沉入海中,据说是为了能够摆脱身上的鲸虱,南露脊鲸身上的白色斑点,大多都是寄生在它们表皮的鲸虱。

解答:胡兀鹫的寿命一般在30-40年,全身羽毛呈现深褐色,成年后头部和翅膀内侧会生长出白黄色羽毛,主要分布在亚欧非地区,在海拔500-4000米的山岩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主要以动物的裸骨和尸体为食,有着“骨头压碎机”的称号。

胡兀鹫的寿命多少年?

胡兀鹫大约需要4-5年才能完全的成熟,平均寿命在30-40年,十分喜欢吃腐肉和裸骨,类似于鸟类中的鬃狗,因此爪尖也逐渐了退化,反而是嘴巴变得更加强健,嘴钩直接进化成了90度,就像是钳子一样,能够轻易的撕下尸体上的肉,还能咬碎大骨。

胡兀鹫的生活习性

胡兀鹫看到尸体时,大多是在50米以外开始翱翔侦查,确认没有危险,就会一拥而上,只需要短短的几十分钟就能吃光一只大型动物的尸体,它们就连骨头也是不浪费的,70毫米的喉管,让胡兀鹫能够整块吞下35毫米的大块骨,比如牛脊椎骨,在食物短缺时,也会尝试捕获海龟,蜥蜴,甚至是人类的婴儿。

胡兀鹫的飞行能力也是极度的优秀,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500-4000米的山区,但它也曾飞跃过8000米的珠峰。胡兀鹫为了觅食,有时甚至能够保持一天9-10小时的飞行,飞行高度都在7000米以上。

解答:胡兀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早在20世纪初,欧洲高山区经常能见到胡兀鹫的身影,但后来当地人误解胡兀鹫危害畜牧,并进行了大肆捕杀,导致阿尔卑斯山区的胡兀鹫几乎绝迹,后通过各国的保护计划,目前已经成为无危物种。

胡兀鹫是几级保护动物?

在19世纪末阿尔卑斯山的胡兀鹫数量就开始减少,因为当时的食物出现了短缺,比如山羊越来越少,导致当地的农民也开始驱赶胡兀鹫,因为他们听说胡兀鹫虽然是吃腐肉和骨头的,但是在饥饿时,也会捕杀牲畜,甚至还出现了吃婴儿的传闻。于是60年后,阿尔卑斯山的胡兀鹫几乎灭绝。

紧接着在1913年,意大利最后一只胡兀鹫消失,而瑞士更是在1886年就将胡兀鹫赶尽杀绝了,胡兀鹫就这样一步步的在欧洲绝迹,当时加起来不到50对,到了20世纪末,各国才开始实施保护计划,奥地利,意大利和德国等都参与了放飞,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等西部地区,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胡兀鹫。

胡兀鹫的分布区域

目前胡兀鹫已经局部灭绝的地区,主要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约旦,列支敦士登,黑山以及塞尔维亚,而瑞士的胡兀鹫目前则处于逐步的恢复状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最常见,特别是西藏,新疆等地,还有四川,湖北,云南,青海,宁夏,辽宁等地偶有分布。

解答:胡兀鹫生活在海拔400-5000米的山地,大多是高原和草原之间的山脉,目前在非洲和亚洲分布较广,而欧洲因为误认为它危害畜牧,所以被大量捕杀。胡兀鹫巢一般驻扎在高山的岩洞或石缝中,有时也会寻找金雕留下的合适巢穴。

胡兀鹫生活在哪里?

胡兀鹫经常是独自活动,在亚非地区分布的很广,在我国境内西藏地区最常见,除此之外,还有四川,新疆,内蒙古等地偶有分布,但是在约旦,黑山或塞尔维亚地区几乎地区性灭绝。胡兀鹫飞跃的地区更是广阔,几乎囊括了2000-5000米的高原,荒漠或戈壁,主要都是为了寻找食物。

胡兀鹫的生活习性

胡兀鹫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和骨头为食,因为天生喉管比较有弹性,且宽70毫米,甚至能够吞下整块的牛脊椎骨,遇到实在无法吞食的骨头,它们会叼到50-80米的高空,直接让骨头摔下,特别是大棒骨,打碎后就能吞食骨髓,只有在食物短缺的时候,才会捕捉小型的哺乳动物。

胡兀鹫一天大约能够飞行9-10小时,主要是为了寻找地面上的动物尸体,它的飞行能力也很强,就连8000米的珠峰也能轻松飞跃,平均的飞行高度也大约在7000米以上。

解答:胡兀鹫,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及其附近地区最为常见,除此之外,还在新疆,内蒙古,四川,湖北,甘肃,青海,宁夏,山西等地有分布。新疆的胡兀鹫大多是繁殖鸟和夏候鸟,主要是为了生育而迁徙的。

我国哪儿有胡兀鹫?

胡兀鹫因为被农民误解为危害畜牧的害鸟,在欧洲部分地区几乎灭绝,比如约旦,黑山或列支敦士登,黑塞哥维那等地,瑞士物种也在逐渐的恢复中,目前主要出现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我国西藏也是主要分布地之一,在四川,宁夏,云南,甘肃以及青海等地的胡兀鹫,大多是留鸟,不会随着季节而迁徙,但新疆地区的大多是繁殖鸟。

胡兀鹫的栖息环境

胡兀鹫主要是生活在高山岩石地带,从400-5000米的高原和山地都有分布,巢穴主要设置在悬崖的石缝和岩洞中,利用自己采集的枯枝,棉花,羽毛等建造,能够完全不受到风吹雨淋。有时胡兀鹫还会占用金雕的巢穴,这些巢穴都会交替使用,为了防止寄生虫的侵袭。

胡兀鹫的食性

胡兀鹫最喜欢的就是骨头中的骨髓,大约90%的食物来源都是骨髓,主要以食用动物的尸体为主,偶尔也会捕捉一些蜥蜴或海龟等小型动物,它们一般是在裸露的山坡或山顶飞行,以寻找食物,贴近地面3-5米就能高速飞行。

解答:胡秃鹫,又叫做胡兀鹫,主要以裸骨和尸体为食,特别是大块的棒骨,这都是因为它90%的食物原来都是骨髓,而且胡秃鹫天生拥有70毫米的喉管,使它能够轻松吞下35毫米到25厘米的骨头,堪称骨头压碎机。

胡秃鹫为什么吃骨头?

虽然我们常说胡秃鹫只吃骨头,但其实它主要是吃骨头中的骨髓,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而且极度的美味,除此之外,胡秃鹫还吃动物的尸体,和秃鹫一样,有时在食物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还会捕捉小型动物,比如蜥蜴或海龟等。

而且胡秃鹫本身也具备吞食骨头的先天条件,比如70毫米且具有弹性的喉管,至少能够吞下整块的牛脊椎骨,如果骨头实在太大,胡秃鹫也能叼着这些骨头,从50-100米的高空摔落在岩石或陡坡上,这让不仅方便吞咽,而且还能吞食其中的骨髓。

胡秃鹫的食腐特征

胡秃鹫是食腐动物,所以脚爪是在不断退化的,而嘴钩却变得更加有力,比如嘴尖直接完成了90度,能够更好的撕裂腐肉或钳住骨头,而吞食骨头则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在非繁殖季节的时候,胡秃鹫会成群的活动,每当探查到尸体时,一拥而上,大约几十分钟就能将一头牛,啃得只剩下头,胯骨和几根大棒骨。

解答:鲸头鹳每次拔毛都是在表达高兴或感谢,就像是鹦鹉抑郁了会拔毛一样,鲸头鹳经常会拔毛送给自己的饲养员或游客,这也许就是一种天性,鲸头鹳不仅会送毛,有时也会送一些杂草和树枝等,因此也被人称为“鸟中哈士奇”。

鲸头鹳为什么拔毛?

鲸头鹳就算是正值换毛期,该送还得送,在动物园经常会看到鲸头鹳叼着各种奇怪的动物送人,比如喂马的干草,还有地上散落的芭蕉叶,或是院内的一朵小花,甚至还会飞上树,给你掰下一大截树枝,或者嘴边的食物送人。

其实鲸头鹳对人类的示好,可能只是一种种族习惯,在它们的族群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所以不管是拔毛送人,还是向着人鞠躬点头,很大可能都是因为它在表示善意和尊重,因为鲸头鹳筑巢速度很慢,所以饲养员经常会帮忙筑巢。

鲸头鹳的外形特征

鲸头鹳体型十分的高大,可达1.2米高,翼展更是达2.6米,最特别的就是它厚重的黄绿色大嘴,堪称全世界最宽的鸟喙,可达12厘米宽,具有超强的咬合力,甚至能够轻易的穿透鳄鱼的背甲。

解答:绿孔雀和蓝孔雀的主要区别包括:1.绿孔雀的胸颈颜色为金属绿,而蓝孔雀则是金属蓝;2.绿孔雀的头冠呈聚拢型,而蓝孔雀的头冠呈扇形;3.绿孔雀体型比蓝孔雀大,尾羽较少;4.绿孔雀叫声更洪亮,蓝孔雀叫声类似乌鸦。

绿孔雀和蓝孔雀的区别是什么?

1. 羽毛不同:绿孔雀脖子和前胸羽毛呈现金属绿,而且脸颊部分是黄色,而蓝孔雀的颈羽和胸羽则是宝蓝色,也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但是脸颊呈现白色。

2. 头冠不同:绿孔雀的头冠羽毛直立的更加明显,而且脖子处的羽毛是呈现鳞片状的,蓝孔雀的头冠则是分散开的,呈现扇形,脖子羽毛更加顺滑,是细丝状的。

3. 体型不同:绿孔雀的体型比蓝孔雀更大,也是最大的雉科动物,但是没有尾巴下层的羽毛,而蓝孔雀的尾巴显得更丰盈。

4. 叫声不同:绿孔雀的叫声是洪亮而高亢的,类似“嘎喔”,而蓝孔雀则是“哇哇”,更加嘶哑,比较类似乌鸦。

绿孔雀濒危了吗

绿孔雀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生存地的不断扩张,导致绿孔雀进入农田,啃食庄稼,后来农民就将种子用农药浸泡,导致绿孔雀几乎遭到了“灭门之灾”,目前已经完全灭绝的区域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和孟加拉等国,在我国云南怒江,以及红河等地偶有分布。

解答:白颊鹎以各种果实为主食,比如樱桃,草莓,浆果或核果等,有时还会吃一些植物的种子。在夏季来临,到达繁育期时,还会捕获大量的昆虫,属于红皮书中的低危物种,分布于印度西北部,以及喜马拉雅东段等地。

白颊鹎吃什么?

白颊鹎主要是栖息在海拔1200-2500米的森林中,有时会成群的站立在高达的乔木上,也会飞落到低矮的灌木中,一般只做短距离飞行,主要吃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繁殖期喂食大量昆虫,有时也会以植物的嫩芽或花蜜为食。

白颊鹎的外貌特征

白颊鹎的体长一般在18厘米左右,翼展可达25-28厘米,头顶有褐色的羽冠竖起,向前弯曲,看起来就像是帅气的飞机头,脸颊带有白斑,眼,喉泛黑,腹部呈现灰白,尾背为深褐色,脚爪和鸟喙都是深黑色。

白颊鹎的生活习性

白颊鹎最擅长的就是鸣叫,叫声大多是由3-4个短语结合而成,平时都是叽喳乱叫,但是生气时,会发出pit声。白颊鹎一般在5-7月繁殖,大多在树上建巢,呈现杯形,主要由树枝,草根或植物根茎组成,幼鸟大约在破壳后的9-11天能够离开巢穴。

上一篇:十大旷世奇书是哪些 素书是道家学说的经典名著

下一篇:13万亿倍光速到底有多快?不到一秒就能穿越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