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背后的男人
《乘风破浪的姐姐》,如今已经开播一个月了。这档综艺不仅收视率一路高歌猛进,频繁出现于微博话题,还拿下了豆瓣8.3的高分,可以说是话题、口碑双丰收了。
殊不知,这样一部给观众满满惊喜的综艺,背后最大的功臣其实是这些姐姐们背后的男人——赵兆和阿 Kenn。
还记得第一期节目播出时,大家都在纳闷,这两位是谁?来干嘛的?既不认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何过人之处,就连姐姐郑希怡都当面对他们提出质疑。
难道芒果台请他们来只是为了当绿叶衬托姐姐吗?
当然不是!姐姐们漂亮,她们的老师自然更要 " 漂亮 ",两位老师——赵兆和阿 Kenn 其实都是隐藏的业界大拿。还是很 " 大拿 " 的那种大拿哦!
赵兆
通过节目最先出圈的是赵兆老师。
他在第一次公演前,耿直地点评伊能静 " 表演太用力 ",结果引起伊能静通过 " 大哭 " 进行反击,这样一来其余 29 个姐姐们纷纷哭作一团,就连身经百战的黄晓明都被搞得手足无措。
而祸从口出的赵兆老师,也自然被吓得瞬间面部僵硬,犹如罚站。著名的表情包" 这个世界随时都在崩塌 "正是由此而来。
万万没想到,第二次公演,赵兆老师又对上了女老板张萌。
张萌执意要在表演中加上海豚音,并且在准备期间十分肯定地看着赵兆,希望得到赵兆的鼓励。
当赵兆再一次面露难色时,又诞生了一枚著名的表情包" 我的世界正在来回崩塌 "。
面对强势又有些矫情的 " 姐姐们 ",赵兆在综艺中可以说是代表了一大波直男们的真实反应。
但是,你真的以为赵兆老师在节目中就只能提供表情包吗?如果你仔细看过节目,就会发现,三十位姐姐们所有公演曲目的制作人,其实都是他。
换而言之,《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那些让大家震服的美丽声音,都来自于他。女明星们的专属 " 声乐老师 ",这个位置也的确非他莫属。
赵兆有多厉害?作为 80 后的他,其实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属于他的音乐之旅,5 岁拿过钢琴奖杯,12 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7 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一边继续深造钢琴和小号,另一边学习作曲、音乐制作和爵士钢琴。
他毕业后,非常顺利地成立了个人工作室,还曾专门跑到国外拜访一些拿过格莱美的音乐大师,可以说在领域内是样样精通。
今年 39 岁的赵兆,早已经是加入过奥运会开闭幕式音乐团队,编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著名音乐制作人了。
在他的朋友圈里,不乏高晓松、王菲、李健这样的 " 大腕 "。对于这些名人来说,他们和赵兆之间,是过命的 " 革命友情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赵兆不仅担任过王菲演唱会的首席编导;更是曾做过莫文蔚的《溜溜的情歌》做过编曲;和李健合作的《风吹麦浪》也曾帮助他多次入围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妥妥的一枚音乐圈 " 老炮 "。
就是这样一位 " 金牌音乐制作人 " 又怎么和综艺节目挂上勾了?
其实,早在《快乐男声》时代,他就被湖南台邀请,作为节目的音乐总监制。在那个音乐只和选秀有很大关联的时代,他顺应潮流,早就成了这个时代的 " 弄潮儿 "
而后更是一直和芒果台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不仅坐镇《歌手》评委席,更是用冷静、专业的视角审视着整个华语歌坛。
让他来指点这些 "30 加的姐姐 ",说实话,真的绰绰有余。
阿 Kenn
阿 Kenn 老师,真名陈琦沅。他在节目中的业务是指导女明星的舞蹈和舞台。
在节目中我们随时可见——姐姐们正式公演前,都要给阿 Kenn 老师过一遍。他的权威,毋庸置疑。
第一次公演的排练期间," 大姐大 " 宁静有一个舞步跳错了,被他一眼指出。
成功发现女明星的问题了,这算不算是展现了他超高的专业素养?当然不是啦,阿 Kenn 不仅能发现女明星们的问题,更是善于帮她们改化动作、掌控舞台。
他顺手帮宁静改了两个动作,舞台效果就瞬间好了很多,不太擅长跳舞的宁静也直夸他 " 还是很有料的 "。
从阿 Kenn 这里受益的不光有宁静,还有吴昕。
第二次公演舞台排练时,吴昕因为腰伤不能做仰起动作,阿 Kenn 老师问了一句能不能劈叉,吴昕说可以,于是阿 Kenn 老师专门为吴昕改了动作,这才有了让吴昕惊艳无数人的这一 Killing part。
比起赵兆,阿 Kenn 其实是湖南台的老朋友了,因为天舞 IDG 工作室,就是他创立的。
天舞 IDG 工作室,一直承包了湖南卫视各大节目、比赛的舞台设计以及舞蹈工作。从早年的《快男》《快女》,到一直办到今天的《快乐大本营》每一支舞蹈,都不难看出阿 Kenn 的身影。
可以说,阿 Kenn 的舞蹈陪伴了不少偶像和他们的粉丝一起长大,比如李宇春、郁可唯,等等。而他本人,自然也从当年的英俊少年,成长为了成熟的舞蹈大咖。
对于编舞,阿 Kenn 其实早已不在江湖,那么多舞台,自然无法全部亲力亲为。
但他的团队,依旧扛起了《亲你 2》《偶像练习生》编舞的大旗。
做姐姐选秀的导师,怎可说不够格?当然够格了。
番姐很喜欢的涂磊老师曾说过一句话:" 在职场越久,越尊重专业。"
这话不错。在这两位老师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了艺术家可以拥有的更多 " 可能性 " 也看到了足够的专业。
他们不必热情客套,因为足够冷静果敢;
他们不必曲意迎合,因为够耐心也有态度。
更重要的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背后有他们,让人安心。